雇佣关系不破裂,难度系数有多大?
在新西兰,你若问雇佣双方能否有话好好说,别动不动就对簿公堂,就好比问中国婆婆能否和儿媳妇处得亲如母女一个样,难度系数大概相当于陈景润之于哥德巴赫猜想。
然而,再难的题,总得有人去解!
7月3日和10日,新西兰华人法律援助基金会顾问、新西兰知名雇佣关系法专家May Moncur,接连在Albany图书馆举办新西兰雇佣关系法——雇员、雇主两场专场讲座。
目前,两场讲座告一段落,难说圆满,因为这个问题圆满不了,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;也难说结束,因为此次讲座效应贯穿了讲座前、讲座中、讲座后的整个时段,期间不断有人关注、参与讲座活动,并陆续有人联系法援会咨询、求助,其中既有员工,也有老板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讲座只是一种形式,雇佣关系中各种矛盾纠纷始终存在,结束不了,讲座之后还有大量的个案咨询工作要做,还有不少劳资纠纷问题亟待解决。
棘手之事,必是热点难点焦点问题,这从讲座的现场气氛上即可见一斑。说锣鼓宣天人山人海好评如潮那是白云大妈在演小品,总之,那场面,令Albany图书馆不得不临时加了一些椅子,导致现场有点挤。当然,作为主办方,更看重的是内容与实效。
把雇佣关系的两方面掰开捏碎再揉到一起,捞干货,当面讲,勇气、平台、专业缺一不可。恰好,这三方面条件,新西兰华人法律援助基金会都具备:
出于公益之心,急人所急,予人所需,解人所难,为在纽华人提供法律个案咨询与帮助,是新西兰华人法律援助基金会的初心与使命,这使得讲座敢于直面矛盾,触碰棘手难题;
汇集各行各业优势资源,集中力量办大事,这样的讲座,依靠法援会这样的平台力量去推动,更具针对性、实效性和可持续性;
在较为注重既往判例的新西兰法律体系下,特邀拥有11年从业经验、经手千余案例、素有“全纽华人第一”之称的新西兰雇佣关系法顾问May担纲讲座,则使得讲座更具专业性、权威性,也更具个人魅力和感召力。
就内容而言,讲座涉及:
如何正确使用不同形式的劳动合同;
在最易踩雷的区域,如,雇佣移民工人时如何尽责;管理华人、洋人员工有何不同,日常管理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,如何最大限度规避风险,保护商业利益;
在劳资关系中,如何区分道德问题与法律问题;
当雇主出现硬伤时,如何在正确的观念下,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,及时有效解决劳资纠纷,避免更大的损失和惩罚……
就情怀而论,讲座则从单一的雇佣法问题上升到企业管理的高度,乃至如何从规范行业发展的角度,看待劳资纠纷问题……
接地气,讲真话,出实招,永远最打动人心!
员工不易,雇主难当!对华人而言,凡事爱讲情理。缺情有失温度,无理难以服人,好不容易入情又入理,于法却无依。雇主难当,往往在于情、理、法懵懵懂懂拎不清而引发的一系列后果:
员工有偷窃行为,你视而不见,“小来小去的,也不是啥大事,算了”;转过头来,你越发觉得该员工人品不端,无法忍受,再想开除,晚了;硬开,踩雷了;
员工因你担保申请而得以重新入境,说好不分手,转头就另攀高枝儿,你伤心欲绝,觉得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,但这却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权利;
当你的企业做大点,员工不再只是单一的华人时,麻烦事更多,文化背景、法律意识方面的巨大差异,让你时刻如履薄冰……
将心比心,换位思考,说易做难!雇佣关系究竟怎么摆,才能合情合理又合法?从这一角度看,劳资纠纷那些事儿,表面上说的是新西兰雇佣法,实质上谈的是企业管理之道。
具体对华人雇主而言,管理更像是一门平衡情、理、法的艺术。不管你是三五个人七八条枪的小队伍,还是百八十人的大队伍,都离不开这门艺术。
而谈情怀,则更是说来话长。
近年来,来自华人的大手笔投资越来越多,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的项目屡见不鲜。而仅仅在七八年前,华人投资的项目还大多集中于蜂蜜厂、奶粉厂、保健品加工厂、幼儿园等相对小本的生意。截至目前,华人雇主涉及的领域已遍及新西兰建筑、餐饮、旅游、超市、培训学校、金融等多个领域,项目日益多样,投资日趋多元,劳资纠纷案件也随之水涨船高。
May表示,在她每年代理的百余件劳资纠纷案件中,超过半数来自华人。究其根源,既有雇主对于法律问题的忽视,也有漠视;既有软伤,也有硬伤。
这就涉及到两个更大的问题,一是如何规范行业发展的问题,二是华人群体在西方社会的整体形象问题。华人要想真正赢得西方社会的尊重,恐怕还有一段挺长的路要走。
为此,新西兰法律援助基金会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,继续围绕困扰华人群体的热点难点问题迎难而上,力争通过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普法援助活动,推动新西兰华人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。